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校新闻 > 经开小新闻
教育故事
作者:czjkqxx     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3年05月06日      点击数:

《数学教育,美与爱的传播》

王希

数学是一门美的学科,数学的美丽之处在于它的内在结构和逻辑、思考过程和表达方式。作为一名数学老师,我有幸能够将这份美丽和喜悦分享给我的学生们。

数学的教育,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。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老师,我明白,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最重要的不仅是掌握某些具体的数学技能,更要在探索数学的世界中,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,让他们爱上学习数学。

有一次,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安排了一个小任务,让他们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:一盘苹果有9个,分成四份,每份应该是多少个?这个问题看起来虽然简单,但在学生们积极交流中,互相交换着想法,从而有了精彩的思维碰撞。有学生认为每人分得的可以不一样多,而另有一些学生却认为每人分2个苹果更公平,甚至还有人建议将剩下的一个苹果再切成4份苹果片,以便更好地分享。

在这个活动中,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标准答案,而是以引导为主,让他们自己思考,自己探索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学生们不但掌握了知识,而且学会了思考的方法。学生呈现的不同资源,不经意间渗透了平均分、余数和分数的知识。初步的认知,未见全貌,但却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。

数学教学始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,只有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,不怕犯错误,才能让学生勇于质疑,勇于探索,在合作与互动中,挖掘知识的本质,逐步形成知识结构。

除了分享数学的趣味和美丽,数学老师也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,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。我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,关注孩子们的感受,时常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与沟通,让学生们慢慢形成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。

有次,我注意到班里一名学生在数学方面非常有天赋,但他在学校里却略显孤单。我决定给他一些特别的任务,让他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才能,让其他同学也更加认可他。我还邀请他和我一起探究他感兴趣的数学问题,以此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和兴趣。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关注,他逐渐变得更加自信,收获了更多的朋友,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。

每个孩子的进步就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职业价值的体现。用好的教育方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;用关爱去碰撞出每个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;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每一个学生;用博学的知识去引领每一个求知的眼神。数学教育,从来都是美与爱的传播载体,做一名有爱、有智慧的老师,去发现和培养有爱的孩子,我们的学生才能拥有无限的未来,才能自信面对人生中的任何挑战和机遇。

 

《润物无声,以爱育人》

唐薇

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,教师就是学生的启明灯。众所周知,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各种行为习惯、思想品德启蒙的关键时期,尤其在低年段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,走进孩子,积极地去发现他们的“闪光点”,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,相互信任显得尤为重要。

我们一(3)班大多数男生性格都比较外向,生性活泼,但也有那么一个孩子他性格内向,平时上课听讲很认真,但一到要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,“努力”降低自己的存在感,哪怕偶尔喊到一次也是金口难开。为此,我也尝试多在简单的问题上有意让他回答,借机让他感受被大家鼓励、肯定的成就感。但后来的效果并不如人意,仿佛要他主动举手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。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这个情况。

一天的某一个课间,我正在批改班里孩子们的作业,他凑上前来,轻轻地问了我一句:“唐老师,我给你猜个脑筋急转弯,好不好?”由于我正在批着作业,也只是稍稍抬起头微笑着回应他:“好啊,你说。”因为一开始并没有特别认真地去听他的问题,我并没有能一下子答出他的问题,但他仿佛一下子有了信心,继续跟我说:“老师你再想想!”这时,我第一次看见他在我面前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小表情,这令我感到惊讶,于是我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作业,认真地又听他说了一遍题目,思考了一会儿带着“疑惑”的表情认真地告诉他,“老师真的想不到哦,你能偷偷告诉老师吗?”于是他更加开心,一下子告诉了我答案。原来,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只要像这样偶尔在他们面前表现出“无助”,让他们也当当小老师,他们的自信心一下子就可以得到满足。之后的时间里每次他主动问我问题,我都会认真地回答他,我也欣喜地发现,在现在的课堂上已经开始能够看到他主动举起的小手,哪怕依然不那么常见,但于他而言真的是一个不小的进步。从这一件小小的故事中,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:

1. 教师要心中有爱

“爱”与“责任”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。如果心中没有了爱,一切教育便是空谈。作为教师,学会如何关爱学生,该是重中之重。大爱无疆,教师的爱应该是平等的,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,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,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。陶行知先生曾说“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,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”。孩子们需要被理解,渴望被理解,只有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,多用他们的视角去看事物,才能达到情感的共鸣,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。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掌握好手中的天平,决不能有失偏颇,这样才能真正地向每一位学生传递出自己无私的爱。

2. 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,终身学习

所谓“教育”,既要教书又要育人。会教书能育人,就需要教师本身拥有足够的能力。这些能力既包括专业的教育知识技能和学科知识技能,也包括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,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,较高的教育机制等等,只有拥有这些,我们才有了教书育人的资本,但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,能力也有高有低,只有不断沉淀积累,才能慢慢提高,即所谓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”。时代在不断发展,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我们要不断向研究型教师、反思型教师靠拢,活到老,学到老。

3. 教师要以身作则

“为人师表,行为世范”。教师更应该坚守道德情操,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;衣着得体,语言规范,举止文明。在学生面前,我是老师,要做好榜样。学生有很明显的向师性,尤其在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明辨是非时,教师的示范引导显得尤为重要。我们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,学识魅力给学生带去正面影响,要多用积极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沟通。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,我也常常提醒自己,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,树立好良好的形象,用自己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,当好学生的引路人。

4. 因材施教,与生同行

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,有着自己独立的意识。既然如此,教师更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。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,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,正因为他们的独特性,告诉我们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。对待同一件事情,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,所以哪怕是处理同一类事件,对待不同的学生有时候也要有不同的方法,这才是教育的艺术。

教育是润物无声的,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,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,于无声处给孩子们正确指引,给每一位学生带去属于自己的曙光!

 

《激发探究兴趣,培养空间观念》

汪茹梦

本学期的数学教科书有这样一个单元,它是学习“图形与位置”的重要内容,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之一,他就是——认识方向。但是由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,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,空间观念和方向感也还较为薄弱,因此要想将这些抽象的方向知识掌握透彻,那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
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这单元的作业不那么“惨不忍睹”呢?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比较抽象的方向知识呢?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?我不禁陷入了思考。

我想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这些抽象的方向知识,那就要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、直观化、具体化,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。于是,我从设计方向故事、游戏活动体验、联系生活情境三个方面改进了我的教学。

设计方向故事,激发探究兴趣。我发现虽然学生们学习了关于方向的知识,但是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匮乏,关于方向的知识没有办法很好地学以致用。于是,我设计了森林探险的小故事,在这个小故事中讲到了指南针、太阳的升落、北斗七星和北极星、年轮疏紧的方向、积雪消融快慢的方向、风向等等,拓展了许多关于方向的生活常识,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。在故事中,还时不时地进行提问,使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,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,故事结束了大家都意犹未尽。

游戏活动体验,激发探究兴趣。我发现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存在困难,这的确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,怎么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物体间的位置关系,发展空间观念呢?我想到了玩中学、学中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,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练习以游戏形式出现,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。于是,我以游戏的形式,让学生用方向概念来描述自己和某同学之间的位置关系,同时也让被描述到的同学也描述自己和该同学之间的位置关系,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的口、耳、眼、脑等多种感官,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方向的认识,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明确要找准以谁为观测中心去找谁,观测中心不同会导致相对应物体所在方向的不同,帮助学生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,获得物体间位置和位置关系的感受,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。

联系生活情境,激发探究兴趣。我发现学生虽然学会了看平面图,但是路线图不太会看,尤其是遇到中途换乘时怎样最快捷的问题,部分学生会存在困难。完整描述和建构路线图的过程,其实是学生在头脑中对平面图中方向建构的深化和自悟的过程,而二年级小学生坐公交车或地铁的经验普遍比较少,就算乘坐也不会去研究路线图,更不要说看换乘线路了,这就导致了部分孩子在头脑构建路线图的时候会存在困难。于是我找来常州的地铁线路图,就以学生最熟悉的丁堰、潞城、红梅公园、环球港几个站点为例,让学生说说周末游玩的路线图。因为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地点,将图中抽象的平面图和现实生活中的地点相联系,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,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。

当然,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节课、一个单元甚至是一学期就可以完成的,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。我们教师只有在日常的点滴教学中慢慢渗透、长期培养,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,才能发展和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,从而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联系生活,运用于生活。

 
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校新闻 > 经开小新闻
教育故事

《数学教育,美与爱的传播》

王希

数学是一门美的学科,数学的美丽之处在于它的内在结构和逻辑、思考过程和表达方式。作为一名数学老师,我有幸能够将这份美丽和喜悦分享给我的学生们。

数学的教育,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。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老师,我明白,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最重要的不仅是掌握某些具体的数学技能,更要在探索数学的世界中,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,让他们爱上学习数学。

有一次,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安排了一个小任务,让他们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:一盘苹果有9个,分成四份,每份应该是多少个?这个问题看起来虽然简单,但在学生们积极交流中,互相交换着想法,从而有了精彩的思维碰撞。有学生认为每人分得的可以不一样多,而另有一些学生却认为每人分2个苹果更公平,甚至还有人建议将剩下的一个苹果再切成4份苹果片,以便更好地分享。

在这个活动中,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标准答案,而是以引导为主,让他们自己思考,自己探索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学生们不但掌握了知识,而且学会了思考的方法。学生呈现的不同资源,不经意间渗透了平均分、余数和分数的知识。初步的认知,未见全貌,但却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。

数学教学始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,只有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,不怕犯错误,才能让学生勇于质疑,勇于探索,在合作与互动中,挖掘知识的本质,逐步形成知识结构。

除了分享数学的趣味和美丽,数学老师也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,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。我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,关注孩子们的感受,时常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与沟通,让学生们慢慢形成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。

有次,我注意到班里一名学生在数学方面非常有天赋,但他在学校里却略显孤单。我决定给他一些特别的任务,让他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才能,让其他同学也更加认可他。我还邀请他和我一起探究他感兴趣的数学问题,以此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和兴趣。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关注,他逐渐变得更加自信,收获了更多的朋友,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。

每个孩子的进步就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职业价值的体现。用好的教育方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;用关爱去碰撞出每个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;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每一个学生;用博学的知识去引领每一个求知的眼神。数学教育,从来都是美与爱的传播载体,做一名有爱、有智慧的老师,去发现和培养有爱的孩子,我们的学生才能拥有无限的未来,才能自信面对人生中的任何挑战和机遇。

 

《润物无声,以爱育人》

唐薇

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,教师就是学生的启明灯。众所周知,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各种行为习惯、思想品德启蒙的关键时期,尤其在低年段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,走进孩子,积极地去发现他们的“闪光点”,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,相互信任显得尤为重要。

我们一(3)班大多数男生性格都比较外向,生性活泼,但也有那么一个孩子他性格内向,平时上课听讲很认真,但一到要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,“努力”降低自己的存在感,哪怕偶尔喊到一次也是金口难开。为此,我也尝试多在简单的问题上有意让他回答,借机让他感受被大家鼓励、肯定的成就感。但后来的效果并不如人意,仿佛要他主动举手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。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这个情况。

一天的某一个课间,我正在批改班里孩子们的作业,他凑上前来,轻轻地问了我一句:“唐老师,我给你猜个脑筋急转弯,好不好?”由于我正在批着作业,也只是稍稍抬起头微笑着回应他:“好啊,你说。”因为一开始并没有特别认真地去听他的问题,我并没有能一下子答出他的问题,但他仿佛一下子有了信心,继续跟我说:“老师你再想想!”这时,我第一次看见他在我面前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小表情,这令我感到惊讶,于是我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作业,认真地又听他说了一遍题目,思考了一会儿带着“疑惑”的表情认真地告诉他,“老师真的想不到哦,你能偷偷告诉老师吗?”于是他更加开心,一下子告诉了我答案。原来,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只要像这样偶尔在他们面前表现出“无助”,让他们也当当小老师,他们的自信心一下子就可以得到满足。之后的时间里每次他主动问我问题,我都会认真地回答他,我也欣喜地发现,在现在的课堂上已经开始能够看到他主动举起的小手,哪怕依然不那么常见,但于他而言真的是一个不小的进步。从这一件小小的故事中,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:

1. 教师要心中有爱

“爱”与“责任”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。如果心中没有了爱,一切教育便是空谈。作为教师,学会如何关爱学生,该是重中之重。大爱无疆,教师的爱应该是平等的,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,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,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。陶行知先生曾说“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,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”。孩子们需要被理解,渴望被理解,只有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,多用他们的视角去看事物,才能达到情感的共鸣,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。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掌握好手中的天平,决不能有失偏颇,这样才能真正地向每一位学生传递出自己无私的爱。

2. 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,终身学习

所谓“教育”,既要教书又要育人。会教书能育人,就需要教师本身拥有足够的能力。这些能力既包括专业的教育知识技能和学科知识技能,也包括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,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,较高的教育机制等等,只有拥有这些,我们才有了教书育人的资本,但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,能力也有高有低,只有不断沉淀积累,才能慢慢提高,即所谓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”。时代在不断发展,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我们要不断向研究型教师、反思型教师靠拢,活到老,学到老。

3. 教师要以身作则

“为人师表,行为世范”。教师更应该坚守道德情操,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;衣着得体,语言规范,举止文明。在学生面前,我是老师,要做好榜样。学生有很明显的向师性,尤其在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明辨是非时,教师的示范引导显得尤为重要。我们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,学识魅力给学生带去正面影响,要多用积极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沟通。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,我也常常提醒自己,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,树立好良好的形象,用自己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,当好学生的引路人。

4. 因材施教,与生同行

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,有着自己独立的意识。既然如此,教师更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。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,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,正因为他们的独特性,告诉我们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。对待同一件事情,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,所以哪怕是处理同一类事件,对待不同的学生有时候也要有不同的方法,这才是教育的艺术。

教育是润物无声的,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,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,于无声处给孩子们正确指引,给每一位学生带去属于自己的曙光!

 

《激发探究兴趣,培养空间观念》

汪茹梦

本学期的数学教科书有这样一个单元,它是学习“图形与位置”的重要内容,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之一,他就是——认识方向。但是由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,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,空间观念和方向感也还较为薄弱,因此要想将这些抽象的方向知识掌握透彻,那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
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这单元的作业不那么“惨不忍睹”呢?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比较抽象的方向知识呢?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?我不禁陷入了思考。

我想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这些抽象的方向知识,那就要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、直观化、具体化,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。于是,我从设计方向故事、游戏活动体验、联系生活情境三个方面改进了我的教学。

设计方向故事,激发探究兴趣。我发现虽然学生们学习了关于方向的知识,但是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匮乏,关于方向的知识没有办法很好地学以致用。于是,我设计了森林探险的小故事,在这个小故事中讲到了指南针、太阳的升落、北斗七星和北极星、年轮疏紧的方向、积雪消融快慢的方向、风向等等,拓展了许多关于方向的生活常识,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。在故事中,还时不时地进行提问,使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,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,故事结束了大家都意犹未尽。

游戏活动体验,激发探究兴趣。我发现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存在困难,这的确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,怎么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物体间的位置关系,发展空间观念呢?我想到了玩中学、学中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,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练习以游戏形式出现,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。于是,我以游戏的形式,让学生用方向概念来描述自己和某同学之间的位置关系,同时也让被描述到的同学也描述自己和该同学之间的位置关系,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的口、耳、眼、脑等多种感官,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方向的认识,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明确要找准以谁为观测中心去找谁,观测中心不同会导致相对应物体所在方向的不同,帮助学生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,获得物体间位置和位置关系的感受,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。

联系生活情境,激发探究兴趣。我发现学生虽然学会了看平面图,但是路线图不太会看,尤其是遇到中途换乘时怎样最快捷的问题,部分学生会存在困难。完整描述和建构路线图的过程,其实是学生在头脑中对平面图中方向建构的深化和自悟的过程,而二年级小学生坐公交车或地铁的经验普遍比较少,就算乘坐也不会去研究路线图,更不要说看换乘线路了,这就导致了部分孩子在头脑构建路线图的时候会存在困难。于是我找来常州的地铁线路图,就以学生最熟悉的丁堰、潞城、红梅公园、环球港几个站点为例,让学生说说周末游玩的路线图。因为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地点,将图中抽象的平面图和现实生活中的地点相联系,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,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。

当然,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节课、一个单元甚至是一学期就可以完成的,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。我们教师只有在日常的点滴教学中慢慢渗透、长期培养,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,才能发展和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,从而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联系生活,运用于生活。